
思政之窗
用爱和真心助力民族团结一家亲
日前,浙江师范大学机关党委学生处支部致力于打造“最关爱学生支部”,入选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此前,该支部还获评了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模范集体”。在这里,有一群辛勤耕耘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使者——少数民族辅导员和新疆内派教师,他们用爱和真心陪伴少数民族学生,用实际行动帮助他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引领思想
自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少数民族辅导员阿丽努尔·阿不力孜老师和内派教师们依托“石榴籽”工作室,指导丝绸之路协会举办第六期民族学生卓越人才训练营,邀请专家学者专题讲党史,开展《共产党宣言》读书活动,带领民族学生参观陈望道故居,解读国家民族团结进步政策,教育引导同学们在百年党史学习中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阿丽努尔老师说:“党史学习教育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机,我们就是要为他们把好方向。”
“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文艺晚会就是其中一项活动。活动筹备过程中,阿丽努尔老师和内派教师们带领大家传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还给同学们讲解红歌背后的故事。丝绸之路协会负责人曼孜然·艾山江说:“老师们也都亲力亲为,从节目单制作到彩排,每位演员和工作人员都非常尊敬老师。同样,阿老师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鼓励我们,信任我们。我想,如果把大学生活比作一场海上航行,那么,阿老师和内派老师无疑就是我们的指南针。”
在他们的鼓励和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同学坚定了入党意愿,申请加入党组织。据统计,2021年全年共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党员89人。
在管理服务中融入真情
汝闯老师就是内派教师中的一员,今年是他在师大的第二个年头,他说:“少数民族学生大多跨越半个中国来浙师大求学,学生的身心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对于远离家乡异地求学的民族同学来说,内派老师就像他们的“第二父母”一样,“既是教育者、管理者,更是服务者”。
对于少数民族同学来说,普遍存在一些生活习惯和社交上的麻烦,内派教师都会积极关心每一位少数民族学生的状况。人文学院的苏比努尔·伊明江同学回忆一年多来的经历说:“汝闯老师非常关心我们的学习生活,经常找我们谈心,在我们偶尔遇到困难的时候,都能及时开导我们,帮我们打气鼓劲,鼓励我们克服困难,接受挑战。”
地理科学专业的阿曼古丽·吾麦尔同学聊起内派教师张金萍老师时,还清晰地记得张老师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张老师跟我们说:‘你们是我的孩子,有什么困难来找我,我们共同面对’。”特别是疫情形势复杂严峻,她总是会及时送来温暖的慰问,成为同学们烦恼的聆听者并尽力为学生解决问题。
据了解,我校目前有少数民族学生1300余人,是全省新疆、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最多的高校,每年都会有内派教师驻校开展工作,他们与少数民族同学建立了深厚情谊,为加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学业指导中助力成长
同时,学业指导也是少数民族辅导员和内派教师发挥党员先锋作用“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近年来,我校少数民族同学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物理专业的佧玛力·吐尔洪江同学表示,上一次内派教师李宁老师找他谈心谈话的内容就是和他讨论考研和就业的现状和问题,帮助他更好地了解了当前的考研和就业形势。他们鼓励同学们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提升就业竞争力,也与学院辅导员一起,联系优秀学长推动一对一学业帮扶活动。
来自财务管理专业的古丽米热·阿不力米提说,他们经常通过谈心谈话、走访寝室和寒暑假家访等形式,教诲我们要志存高远,通过自身努力,实现更高的人生理想,“为祖国建设、新疆发展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去年,2021届物理学专业毕业生玉素甫江·西尔艾力成功入职浙江农林大学辅导员,最近还荣获了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思政微课”一等奖。阿丽努尔老师得知消息后非常开心,她说:“很多同学毕业后一直保持联系,看到他们的成长真的很开心。”
就是这样几位有着特殊身份的教师,在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点滴中,默默诉说着他们与民族同学之间的故事,他们的初心是让每一位民族学生都有机会在浙师绽放绚丽的青春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