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政之窗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大学生心理调适与发展》备课会顺利举行
9月14日下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举办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集体备课会(线上线下同步),安排混合式课程改革说明、校平台使用培训、“家庭探索”专题课程研讨。教研室成员、实习生参加本次备课会。
心理中心专职老师何可人先为大家介绍《大学生心理调适与发展》课程“育德育心”相融合的新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改革,该项目已获浙江师范大学一流本科课程重点项目立项。具体向老师们介绍了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教学模式、地面教学的注意点、新课程大纲与教学安排。
随后,校平台运营人员向老师们介绍混合式课程的上线平台——校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管理的基础操作,如班级管理、学生学习情况统计等板块的使用方法,解答各位老师提出的疑惑。
接下来,“家庭探索”专题线上和线下课程的设计者张英萍老师为大家重点讲解作为新加入的课程专题,该章节的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介绍该专题涉及的心理学知识,还分享了各项线下课程活动的主题与实施方法,针对教学设计与各位老师展开交流与讨论。
最后,何可人老师记录下各位老师提出的疑问与建议,就如何做到线上线下课程内容相衔接、线上课程管理等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并做本次备课会的总结与教学展望,希望老师们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及时发现并反馈问题,助力课程迭代,以提升教学质量。
为不断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做到“育德育心”相融合,《大学生心理调适与发展》本轮课程改革从2021年起筹划、启动,今年暑期完成线上课程录制,期间多次组织专家研讨会完善线上、线下教学设计。新课程已于本学期第3教学周与同学们正式见面。从2022级学生开始,《大学生心理调适与发展》调整为《大学生心理调适与发展》(一)和(二),共2学分、46学时。《大学生心理调适与发展》(一)理论课程1.5学分,采用混合式教学(线上13学时,线下15学时),采用百分制计分;《大学生心理调适与发展》(二)实践课程0.5学分,共18学时,采用两级制计分。学生按照活动参与要求在大学三年内选择参与6个由心理中心或学院组织的一系列心理健康素养及积极品质行为训练活动即合格。(注意:《大学生心理调适与发展》(二)第1学期开课,第6学期末录入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