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辅导员工作室
“小课堂”传递“大团结”——这场畲乡教育行,透着最暖的“石榴红”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沙漠骆驼的箱子里藏着什么宝贝吗?”“金子”“珍珠”“水壶”“丝绸”……在遂昌县三仁畲族乡中心幼儿园,五位身着民族服饰的浙江师范大学学生化身“小老师”,用童趣满满的语言给小朋友们讲述维吾尔族艾德莱斯绸的来历。
5月8日,由浙江省文化特派员、浙江师范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副教授王陈辉牵头,三仁畲族乡支持,浙江师范大学 “石榴籽” 辅导员工作室以“大中小幼一体化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主题,在遂昌县三仁畲族乡中心幼儿园开展民族文化特色课送教活动。
活动中,浙江师范大学民族学生代表带来了别开生面的《艾德莱斯绸的传说》民族文化课。“小老师”们以生动故事为引,带领幼儿园的小朋友穿越历史长河,探寻艾德莱斯绸背后的文化密码。在绘画环节,孩子们拿起画笔,将天马行空的创意倾注于艾德莱斯绸图案绘制,五彩斑斓的画作铺满桌面。在手工制作环节,孩子们用艾德莱斯绸制作书签、剪裁衣服,各具特色的丝绸作品琳琅满目……随着欢快的民族音乐响起,孩子们踩着节拍,在“小老师”指导下跳起灵动的民族舞蹈,稚嫩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
活动现场召开了专题座谈会,三仁畲族乡中心幼儿园园长王希介绍了幼儿园“快乐+”民族工艺劳动课程,园所建有汉华馆、苗韵馆、民舞馆、畲艺馆、维趣馆、白染馆等民族文化体验馆,切实将民族文化融入课堂实践,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石榴籽”工作室负责人王晓均介绍了浙江师范大学“石榴籽”辅导员工作室的“三为”育人理念与“五力”工作体系,并就与遂昌县深化教育合作提出建议,包括共建教育实践基地、民族师范生“送教入乡”、石榴籽宣讲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中小全学段宣讲、民族文化资源课程开发等,以期通过课程共建、文化互鉴、实践联动,让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穿教育全阶段,为民族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仁畲族乡党委副书记刘子麟对浙师大“石榴籽”工作室的送教活动与合作计划表示肯定,他指出三仁乡政府将全力支持活动开展,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并积极深化“教育研究”“社会服务”“党建联建”等方面合作,切实以教育为纽带,推动民族乡高质量发展。
“此次活动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大中小幼体系,是我们推动民族文化教育融合的一次积极尝试。”浙江省文化特派员王陈辉说。王陈辉作为浙江省首批文化特派员,已经驻扎在三仁畲族乡整整一年,期间他带领团队开展了“畲潮集市”“潮畲映像·银龄时尚”艺术摄影活动等多个文化活动,系统创设“时尚青畲”品牌,以设计赋能、品牌引领打造民族乡村振兴文化新引擎。作为高校教师,他将持续搭建桥梁,推动文化资源下沉、艺术课程入村,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感受艺术之美、文化之力,共同培育民族团结的“石榴籽”新力量。
活动中,无论是矢志育人的辅导员工作室成员,还是初登讲台的高校学子,都在文化交融与教育实践中收获了感动与成长,他们将所见所感化作真挚感言:
在三仁畲族乡中心幼儿园参观民族文化体验馆时,我沉浸式感受了民族文化魅力,深入了解民族文化教育的基层实践与挑战,更加坚定践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信念,愿为民族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浙江师范大学“石榴籽”辅导员工作室成员刘颖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化的交融,更是一次心灵的启迪。它让我深刻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需要贯通不同学段,形成接力传承的合力,需要将文化融入生活,在实践体验中厚植情感。作为“石榴籽”辅导员工作室成员,未来我愿以实际行动,为培育民族团结的“石榴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浙江师范大学“石榴籽”辅导员工作室成员蔡霜
感谢学校给予的宝贵机会,在遂昌县三仁畲族乡中心幼儿园,我与小朋友们一同探寻艾德莱斯绸的魅力。互动中,孩子们用灵巧双手创作的蝴蝶结、服饰等作品充满创意,让我感受到文化双向交融的独特魅力。作为未来教育者,此次经历坚定了我传承文化、播撒民族团结种子的职业理想。
——浙江师范大学民族学生代表、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23级本科生 孜拜达·库尔班
站在讲台上,我第一次以“小老师” 的身份向小朋友们讲述艾德莱斯绸的故事,内心既紧张又兴奋。看到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听到他们争先恐后地猜测骆驼箱子里的 “宝贝”,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文化传播的力量。这次活动让我明白,民族文化需要我们主动去传播、去传承,而幼儿园的孩子们就是最好的“种子”。我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把丝绸文化的魅力传递给更多人,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浙江师范大学民族学生代表、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24级本科生 布萨热姆·伊卜拉伊木
我有幸走进三仁畲族乡中心幼儿园,带领孩子们领略艾德莱丝绸文化,邂逅民族风情。看着他们专注制作手工作品,兴奋展示成果时眼里的光,我真切感受到教育的双向奔赴。这场活动不仅是文化传递,更是心灵对话,相信民族文化的火种已在孩子们心中播撒,期待未来继续点亮更多文化传承之光。
——浙江师范大学民族学生代表、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23级本科生 艾比拜·阿不都拉木
立足大中小幼一体化视角,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策略,是积极落实民族工作的应有之义。浙江师范大学“石榴籽”辅导员工作室紧扣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使命,充分发挥高校育人阵地优势,创新构建“高校辅导员+民族学生+基础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接下来进一步加强与遂昌县等民族地区的教育合作,开发民族文化教育特色课程,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切实发挥高等教育资源服务地方的辐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