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辅导员工作室
浙江师范大学“行引力”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推进会顺利举行
5月25日晚上,校“行引力”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推进会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初阳公寓C幢多功能室举行。校党委学工部副部长杨雪龙,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章艳涛,艺术学院院办主任邵利炳,工作室负责人、初阳学院团委书记兼学工办主任徐子雁以及工作室全体成员出席会议。会议由初阳学院党总支书记周建峰主持。
周建峰书记指出,工作室应充分发挥“一站式”学生社区的阵地优势,推动思政教育从“传统课堂”向“生活社区”延伸,构建“浸润式”育人生态。作为“一站式”学生社区——初阳公寓片区建设负责人,他特别提出要探索将辅导员工作室与社区育人功能深度耦合,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思政工作品牌。
会上,工作室负责人徐子雁详细汇报工作室建设情况和蓝图。她表示,工作室以全国教育大会“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精神为指引,聚焦“辅导员能力提升”与“学生全面发展”双轮驱动,构建“校内校外贯通、师生协同共进”的育人机制。通过打造“辅导员实践创新论坛”“典型案例研讨工作坊”等载体,为辅导员定制“理论研修-实践历练-反思提升-课题研究”的成长路径;同步组织师生开展名校研学、科研沉浸、走进中学、社会调研、学科竞赛等系列活动,着力培育兼具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
工作室导师章艳涛结合自身从辅导员到思政课教师的转型经历,深刻阐释理论学习对思政工作的支撑作用。她指出,在价值多元的新形势下,辅导员必须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以“学术深度”守护“思想阵地”,将理论话语转化为青年语言,切实增强思政教育的引领力与穿透力。
工作室导师邵利炳则从创新创业竞赛指导切入,分享了“以赛促学”的育人心得。他认为,竞赛指导是师生共成长的“第二课堂”,既能锤炼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也为辅导员提供了洞察青年需求、创新工作方法的实践场域。
校党委学工部副部长杨雪龙对工作室前期建设情况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三点期待:一是工作室发展要重于“行”,将一系列的设想和举措落实落地;二是发挥好“引”的作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力;三是通过工作室培育和提升师生的学习力、创新力、行动力、领导力、实践力等综合实“力”,他勉励工作室锚定更高目标,创新机制,凝练特色,努力打造成为省级乃至全国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样板。
本次推进会为“行引力”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明晰了方向。未来,工作室将探索具有浙师特色的辅导员发展模式与人才培养路径,为高校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