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现阶段相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示的落实落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作用,坚持育心育德相统一,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经研究,决定举办第十九届心理健康教育文化节系列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以“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为重点,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大学生形成奋发向上的意志品质,培育大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二、活动内容
深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举办校园心理健康文化活动,解决学生心理困惑,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1.推广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文明理念,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采用网络微课、微视频、动漫创作、文化创意作品、讲座等方式,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海报、作品展等形式,面向学生广泛传播心理健康科学知识“暖心贴士”,培养疫情常态下理性平和、积极向上、乐观适应的生活态度。
2.开展团体心理活动,提高学生心理弹性。围绕“六力”积极心理品质,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提高学生心理弹性的重要方法。开展“掌握小确幸”线上心理团体活动、“如何在疫情中安顿身心”线上读书会、“迎着春风,遇见更好的自己”第五期正念减压团体,引导学生提升积极心理品质,积极调节情绪。
3.举办校园心理文化活动,培育学生积极品质。举办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活动,是增加学生积极情感和健康心态的重要途径。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智体美劳等五育相结合,学习“抗疫精神”“冬奥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通过诗词、绘画、书法、文学、情景剧、音乐、运动、劳动、写作等形式,沁润心灵、涵养品德、愉悦身心,展现自立自强、乐观向上、积极面向未来的青春风采,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4.推动优秀心理工作表彰,形成榜样示范效应。表彰优秀心理工作单位和优秀心理工作个人,是心理工作增强学生效能感和获得感,强化学生“友善”“爱与责任”等助人精神的重要抓手。举办学院星级心理辅导分站答辩活动、优秀心理委员、优秀朋辈心理互助员评选活动,在校院层面形成榜样示范效应。
5.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组织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导师走访寝室或实验室,开展深入谈心谈话。毕业班辅导员要深入了解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全面细致收集学生的心理真实困惑和具体成长烦恼,把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身心成长、积极品质培养等方面给予学生更多关怀,有针对性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促进学生积极自我认知、维护身心健康。
6.开展辅导员全员心理培训,帮助队伍提升能效。依托教育部高校辅导员网络培训中心,面向专兼职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师开展心理专题培训,第一轮培训课程将于5月25日-30日推出,由高校心指委专家聚焦疫情下的积极心态培育、压力纾解疏导和自我心理保健,具体内容及报名方式见附件1、2。通过实务论坛、心理援助会商等形式等大力提升思政工作队伍识别心理问题、全面把握心理问题、精准指导心理问题的能力水平,把思政工作队伍的素质能力提升与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健康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全面结合起来。
三、活动要求
各学院认真宣传、组织第十九届心理健康教育文化节系列活动,增强心理育人实效。
1.精心组织,注重实效。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文化节系列活动,是落实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各学院要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强化组织保障,精心组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挥宣传推广和展示交流作用。通过优秀特色活动展评展示、总结表彰等环节,扩大活动影响,全面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3.总结经验,固化成果。各学院要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文化节活动推动心理工作的探索与创新,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水平。要在活动中探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把行之有效的专题活动转化为促进学生成长的长效工作。
各学院于6月30日之前总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创新举措和典型做法,报送心理健康教育与发展中心电子邮箱:xljk@zjnu.cn。联系人:厉佩淇,联系方式:0579-82291525。
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发展中心
2022年5月23日